「生命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賜的。既然如此,我就將所擁有的一切視為禮物而感恩;既是禮物,我又何需為了所失去的而感傷?」我記得這是我國中作文對生命的看法,現在看來,既是為自己小時候的豁達感到驚訝,亦是對自己的提醒與勉勵。雖然我在世上只過了短短二十初個年頭,卻已發現在壓力和許多考驗下要時時保持感恩的心是何等不容易。所以在提及我的生死觀時,我實在不得不承認它有某種程度上的「自我勉勵」,唯願我以下的陳述是真誠不造作。

我是一個基督徒,從小就在基督教的環境下長大,因此我相信我不只是我父母的女兒、弟妹的大姊,我還有一個創造我的天父上帝,我的一切是祂所賜、所掌管的,並且我活在這個世界上是有意義的。因為神是一切的源頭,所以神在我生命中是第一優先(雖然我因為軟弱的人性而常常會忘記這點)。既然神是第一優先,我與神的關係和我相對於神的身份便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觀。聖經說我是「上帝的兒女」,並且上帝無條件的愛我,這個身份讓我知道;不論遭遇何事,我都有神可以倚靠,而即使在我自己都不愛我時,我仍是被上帝愛的。這樣無條件的愛令我費解,但它卻是在我面對未知或痛苦時的定心丸。另外,耶穌也把我們比喻為「上帝的管家」,要管理一切神所託付給我們的,包括環境、資源、與人的關係、才能…等等。因此我有自由規劃和運用我所擁有的,但不是為所欲為,我還要向上帝交差。我願意這樣被上帝管,一是因為若這世上一切都屬於祂,那麼我理應伏在他腳下,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也愛這個主人,而「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」(聖經,約翰壹書四章19節)。(當然,我也必須承認我並非時時都這麼聽話)。有一個身份,是我對自己的期許,那就是「耶穌的門徒」,意思是「學習耶穌的榜樣」。耶穌的榜樣包括愛人如己、謙卑自己服事別人、饒恕、照顧弱小者…走上十字架。這個身份的要付出的代價很高,恐怕我會臨陣脫逃,但天真的我想要學習走這條路。

人生有高潮低谷,有時風平浪靜。除了對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向上帝獻上讚美和感恩,有兩段聖經經文幫助我面對生命中的苦難及挑戰,而它們也幾乎成了我的座右銘:「祂對我說: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所以,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」(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)我深刻體會自己的有限和軟弱,當我為著自己的軟弱而感到灰心、不知如何走下去時,這段經文就會在我腦中浮出。這段話讓我明白:我不是靠自己去達到聖經中的高標準,我不必逞強,但我仍能繼續前行,因為上帝有足夠的恩典和能力幫助我。這不只是信念,也是真實的經驗。有一首歌很貼切地描寫出這段經文的意境:

《看不見的時候》
看不見的時候,主向我要信心,
暴風雨的夜裡,主向我要歌聲。
我說 我說主阿我不會,
你知道我心裡憂愁。

被傷害的時候,主向我要饒恕,
在孤單的曠野,主向我要得勝。
我說 我說主阿我不能,
你知道我心裡軟弱。

我就聽主對我說,主對我說:
黑夜我走過,我能分擔你的憂愁;
死亡我已勝過,我能擔當你的軟弱。

看不見的時候,主的話給我信心,
暴風雨的夜裡,我高聲讚美主名,
我說 我說主阿謝謝你!
挪去我心裡憂愁。

被傷害的時候,主的愛使我饒恕,
在孤單的曠野,主的名使我得勝,
我說 我說主阿謝謝你!
代替我心裡軟弱。

我說主阿謝謝你,主 謝謝你!

另外一段經文則是在我某一次情緒低潮時讀到的:「我們在一切患難中,祂就安慰我們,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。」(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)這是聖經為苦難賦予的其中一個意義,也是當時我在難過中上帝給我的安慰,它讓我對所經歷的一切有了正面的詮釋。我的經驗也是上帝真的會安慰人:透過聖經、牧師的講道、一首歌、朋友的關心、父母的陪伴…,總是在我近乎絕望時拉我一把。當我無法理解為何我要遭遇痛苦時,上帝用這節經文讓我知道:我的經歷使我能同理那些同樣在痛苦中的人。也許我所遭遇的還有其他的意義,但不論如何,我學到了「凡事感恩」。

至於死亡,除了教會對天堂地獄的教導以及我的夢境和幻想之外,我大概是到最近一兩年才稍微認真思考起來,因為我身邊的人(包含爺爺、奶奶)都還健在,我並沒有很多機會面對死亡。由於有基督教對「永生」的概念,所以我並不害怕死亡之後的事,令我害怕的是死亡當下的痛苦以及我的死亡為親人帶來的痛苦。若單就死亡這件事,它對我來說是一種休息、脫離肉體的限制、回到上帝的懷抱,至少這是我所相信的。面對自己的死亡和面對別人的死亡是兩件不一樣的事,一個是面對未知,一個是面對失去,兩者我都不確定當我真的面對時會如何反應。我只知道:賞賜的是神,收取的也是神。而我信任這位愛我的神。

有另一種死亡,它是一個今世的選擇。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說:「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,祂是叫人來死。」這裡的「死」可能包含肉體的死亡(像那些殉道者),但它還包括了捨己和為主撇下一切。耶穌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」(路加福音九章23節)這是作耶穌門徒的代價,是耶穌對門徒的要求。「耶穌憑什麼要求這麼高?」蔡茂堂牧師曾說:「因為耶穌自己已經先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了。」這話點醒了我。有一句話說: “He died for me, I live for Him.” 就是這個意思。若是耶穌已經為我死了,我為他活難道不值得嗎?如此,這也就是我活著的意義了:為主活,活出基督耶穌的樣式讓別人也能認識神。

若是真的認識我的人看到這裡,大概會覺得很可笑,因為我仍是一個自私、軟弱、生活步調混亂、情緒管理不佳、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為主捨己的人。但很奇怪,上帝仍然愛我!耶穌的門徒彼得在耶穌被抓後有三次不承認自己和耶穌是同夥,但是耶穌復活之後竟仍將使命託付給這個曾經背叛他的人,他對彼得說:「你餵養我的羊。」(註:教導、照顧其他相信耶穌的人)這是多麼包容、溫柔、帶著盼望及信任的愛!我想,上帝也一樣還未放棄我。我仍在學習,上帝還會陶塑我,也許我這堆爛泥也能變成可用的器皿。
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art.co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gelxm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